高中國文課綱文言、白話比例爭議,各方團體紛紛動員連署。圖/本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高中國文課綱爭議多時,教育部今天召開課程審議會大會,預料將會觸及文白比率、選文等爭議部分。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陳昭珍表示,重點在閱讀,而不是課綱。她認為,古文是經過千錘百鍊的人類智慧結晶,「古文知識的比率基本上應依照人類知識比率來安排。」課審會高中分組委員建議將文言比率降到每學期30%為上限,減少升學考試重點的「推薦選文」篇數,並在網路上推動選文投票,選出多篇台灣文學作品。文言文比率之爭,引發兩極的連署動作。一方面王德威、曾永義等多位中央研究院院士發起「國語文是我們的屋宇」連署,主張課審會應尊重課發會的專業,不宜任意裂解限縮,連署人數逾5萬人。另一方面,文學台灣雜誌社也發起網路連署,包括鍾肇政、陳芳明、廖玉蕙等多位作家響應;五個縣市教師或教育產業工會昨天也發出聲明,強調課綱應本於教育專業,經嚴謹程序制訂,「不是連署比賽,人多就贏。」陳昭珍表示,去年在吵課綱時,很多都是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操作,她認為,外界過度把學習聚焦在課本跟考試,才會產生這麼多爭議。一旦考試跟課本占了學生太多時間,學生的學習目標也以分數為主,這樣只會愈來愈往下沈淪。她提醒,21世紀全球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是批判思考、閱讀力和寫作等能力。「不要從意識型態的角度而刪掉文言文。」陳昭珍說,古文是文化底蘊的一部分,各朝各代都有鏗鏘有力的文章,各具文學特色,長期累積出許多人類智慧,且唐詩宋詞元曲都有其文學脈絡,一旦將文言文刪減,也都把脈絡切斷了。至於現代文要增加多少,陳昭珍認為,應該從素養的角度去看,重視文本與生活上的結合等,例如一個表格、一份說明書、一則廣告等,而不只是現代文跟文言文的爭辯。陳昭珍說,古文比較需要老師引導,如果沒有把古文放在課本中,學生可能沒時間接觸;現代的文字,學生只要閱讀能力好,都可以閱讀,「拿課堂上的時間去學本來就有能力閱讀到的白話文,是浪費時間。」「要發揚台灣本土性,不會因為是否使用文言或白話,就會有所差異。」台大中文系主任梅家玲期待課審會不要以二元對立的觀點,視文言文或經典為束縛力或封建的對象。她強調,文言、白話並不對立,白話文寫作往往因為文言文的訓練積累,而增益它的內涵深度與語文的創作能量。文化經典是深化我們的人文素養的重要養分,有助於提升審美品味,啟發思辨,開發創造想像能力。只要有心,它絕對可以因應時地而與現代生活相交融,為當下本土開創新面向?
-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crawfoqsm4j4/post/1370781591
- http://blog.xuite.net/pennyu83ha1/blog/537991872
-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waltonps0b0j6/post/1370781534
- http://blog.xuite.net/newtonfj26c/blog/537990691
-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amydyvr5d35/post/1370781477
F6DD01F3CD3A9899
留言列表